
Your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九州共贯、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的筋骨,使得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期《何以“大一统”?中华文明的历史回答》视频中,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仲华以京杭大运河为例,从历史脉络梳理“大一统”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形成了数千年“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
“九州共贯、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的筋骨,使得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商周时期,“大一统”思想渐趋清晰,《诗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历代统治者无不以“大一统”为目标。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我们始终保持着这种“共贯”“一体”的共同体意识,而且以此造福中华民族。京杭大运河就是这种共同体意识的典型代表,可以说,大运河不仅是加强国家政治统一、经济联系的纽带,更是在五大水系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它,广泛的人员往来、书籍流通、生产技术的推广、艺术和思想的传播、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的交流融合等,都变得便利而通畅。
“九州共贯、多元一体”还突出体现在中华文明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这种共同体意识是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和巩固的,表现为中国悠久的历史,由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辽阔的疆域是由各民族共同开创和巩固的。
“九州共贯、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丰富资源和活力源泉。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来看,多地域、多民族的丰富文化资源,为中国历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资源和精神动力。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下载“北京日报”客户端 阅读体验更佳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
分享到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
未登录
0/200发布发布全部评论0条
点击加载更多
欢迎下载“北京日报”客户端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热门报道换一批推荐阅读换一批精彩视频换一批猜你喜欢滚动北京国内国际北晚社会文娱体坛旅游文史阅读深度产经调查互联网美食北晚健康消费北晚行业北晚网摘网站地图新闻评论深度理论视频图库悦读互联网财经文化体坛科教消费矩阵网摘东城区政府网站西城区政府网站朝阳区政府网站海淀区政府网站丰台区政府网站石景山区政府网站门头沟区政府网站房山区政府网站通州区政府网站顺义区政府网站大兴区政府网站昌平区政府网站平谷区政府网站怀柔区政府网站密云区政府网站延庆区政府网站市人大市政协市监察委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政府办公厅 市发展改革委 市教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局市民族宗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生态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审计局市政府外办市国资委市广播电视局市文物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人防办市信访办市知识产权局市医保局 京报媒体矩阵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商报音乐周报新闻与写作北京日报客户端长安街知事艺 绽北晚在线北京深读空间


关于我们 京报集团京报移动传媒北晚在线版权声明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千龙网今日头条百度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爱奇艺优酷
Copyright ©1996-2025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9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4054880号-1
主管: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京报移动传媒有限公司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理论V视角丨何以“大一统”?中华文明的历史回答北京宣讲2025-10-23 19:04
专注报道您想看的新闻
长按二维码查看文章详情

点击下载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登录发布全部评论0条
点击加载更多
账号登录短信登录请输入手机号
                            
配配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